怀揣热爱 躬耕不惫 ——记新宁县金石镇水头学校朱文文老师

不管是日出还是日落,你总能看到那个戴着眼镜、充满热情和力量的清瘦青年,步履匆忙,寒来暑往,戴月披星,数十年如一日。他,就是新宁县金石镇水头学校教师朱文文。

结缘教育,孜孜不倦

成为教师是一种缘分更是一种选择。2001年朱文文大学毕业,按照家人的安排他本可以进福利待遇好的部门,但他毅然决然地选择当上“孩子王”。当他背上行囊来到高桥中学报到的第一天,五十多个学生立即围着他激动地喊:“老师好、老师好!”从此,他下定决心,一定要把这些孩子培养成祖国需要的栋梁之才。

他说,只有真心才能换得学生的真情,只有像对待自己的弟弟妹妹一样和他们共同生活、共同成长,才能成就彼此。那一年,他没有请过一天假、没有耽误学生一节课,写了六本教案、四本班工作手册和三万多字的教学笔记。班上五十多个学生他全部家访,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他能如数家珍。那一年,他被评为“高桥镇优秀教育工作者”“高桥镇优秀班主任”。

后来,他被调到新宁四中、金石镇陆楠小学,期间当过班主任、中层行政和校长等职务。教育的道路从来就是鲜花和荆棘相随,无论坎坷与磨难,他对教育的初心始终如一。

“一定要让乡村的孩子接受好的教育!”这是朱文文的教育梦。被调到陆楠小学担任校长的第一天,教导主任告诉他,学校有26个学生没来报名。震惊之余,他立即带领班主任赶赴学生家中。“朱校长硬是一个也没有放弃,打着手电筒走村串户,把这些孩子全部拉回课堂。”为了让学生享受美好教育,他带头在学校住宿,动员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来校寄宿。他创造性地提出了“趣味故事、快乐课堂”“高效课堂一体化改革”“个性成长、特色成才”等教育理念,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,获得了县教育局领导的高度好评。

以德而耕,星光成炬

学校事千头万绪,最难莫过抓安全,可朱文文一抓就是八年,为校园安全劳心费力。在水头学校担任分管安全工作副校长的他,每天在学校周边及校内外巡逻至少三次;学校的每一个消防栓、每一处电源开关、每一个水阀门甚至某一个调皮学生的情况他了如指掌;安全演练、食品加工、校园消毒、物品储藏、问题台账等流程他一清二楚;班级教室、学生寝室、作息时间、巡查安排、隐患隐点、保安执勤等他烂熟于心。

有天晚上,例行检查寝室时,他发现有学生携带打火机,原来是天气热,室内有蚊子,学生想用它来点蚊香。第二天,他就举办了全校消防安全讲座和演练。自此以后,每晚在学生就寝前,他都要与宿管员一道,对所有寝室进行蚊虫消杀。

朱文文老师所做的事大多是一些不被人看到的小事,不仅繁杂,而且单调,但在他的观念里,每一件都不能马虎,一定要做好。他说:“在其位,谋其事,就要尽其责!”在朱老师身上,体现了新时代青年的担当与忠于职守等优秀品质。2016~2024年,他先后获“新宁县校园安全暨平安建设工作先进个人”“金石镇优秀教育工作者”等荣誉二十多项。

以爱践行,润物无声

爱自己的孩子是人,爱别人的孩子是神。有一位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比较弱,且有明显的厌学倾向。朱老师了解情况后,主动找到她,耐心分析存在的问题,制定个性化辅导计划。辛勤的付出换来的是学生的成功。毕业之际,学生的父母来学校激动地对他说:“朱老师,我一家很幸运遇见了你!谢谢你的真心付出。”

“爱学生就要体现在行动上、落实在每一个细节里!”他说,“学生的健康成长来不得半点马虎,我必须做到事事关注、处处留意。”为切实保障师生食品安全,他主动谋划、集思广益,向学校领导提出建议,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学生食品安全领导小组,与老师、工作人员、供应商等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,制定值周行政、值周老师、值周监督员定期巡查监管制度,充分整合自我监督、上级监督和社会监督的作用,形成管理合力。在平时工作中,他要求食堂工人规范工作,杜绝因粗心大意或操作不当引起安全事故。学校食堂管理井井有条,学校先后评为“新宁县安全文明校园”“新宁县综治安全先进单位”“新宁县平安校园建设先进单位”等十多个荣誉,大家都亲切地称他是“学校的好管家”“学生最贴心的老师”。

作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者、摆渡人、护航员,朱文文老师用责任书写育人礼赞,用热爱丈量护人阶梯,让祖国的花朵健康盛放。

(通讯员  新宁县金石镇水头学校 李淑云)